品牌活動主持/婚禮主持/記者會主持/Podcast主持/專業主持人

千嫚嫚嫚說|你是生命裡的責任者還是受害者?|Book_不是別人不懂你,而是你不懂得愛自己

不是別人不懂你,而是你不懂得愛自己

習慣文字的朋友,可往下閱讀。想用耳朵輕鬆聽的朋友,歡迎到以下平台免費訂閱收聽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KKBOX | Google Podcast 

今天千嫚要跟大家分享的文章很有趣,叫做「不要說你一無所有,你不是還有病嗎?」

令人莞爾一笑的標題,作者跟大家分享,他常把世界上的人,分為兩種人,一種是知道自己有病的人,一種是不知道自己有病的人。這兩種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那就是擁有自我認知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並且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狀,實現想要的結果。

知道自己有病的人屬於責任者

他們勇敢正視自己的問題,有改正和想讓自己變好的意願。他們會問自己『哪部分是屬於我的責任』,然後去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地方在哪裡,進而調整改進。

不知道自己是有病的人屬於受害者

他們覺得問題從來不出在自己身上,如果生活出現了困難,通常都是大環境的錯,或者是時代的錯。就像是和別人吵架處不好,永遠都是對方對不起自己,都是對方的不是。因此他們屬於生命裡的受害者。

我們都曾在不同的情境裡擔任過責任者和受害,因為我們都有情緒,所以很少人能夠完完全全的,在每個不同的情況中,時時刻刻的擔任責任者。但當我們感到痛苦難受時,唯有擔任起責任,意識到自己有病,並且積極地找到治病的方法,才有可能消除我們的痛苦。

人的生活大致上由三類關係構成:內在自我的關係、和他人的關係,以及和環境的關係

這三類關係都是由兩者間互動所產生的,也就是當我們在這三類關係中,出現痛苦難過時,不會只有一方有問題,兩者間一定有著相關的責任。

像是,當我們和內在自我關係相處不好時,我們就會把問題歸咎於一定是自己不夠好,對自我內在產生否定的情緒,出現過度自責、壓抑或者焦慮悔恨的想法。不懂得如何肯定自己,沒辦法發現自我的好,處於一個時常玻璃心碎滿地的情境。

當我們和他人關係相處不好時,我們容易把問題歸咎於他人,對他人產生否定、指責、生氣的情緒,常出現全世界的人都在與我作對的想法。

當我們和環境關係相處不好時,我們就會把矛頭指向身處的環境,像是我沒有辦法上貴族名校都是家庭背景的錯,要是我出生在貴族名家就好。或是我沒有辦法找到工作都是時代不好的錯,要是我出生在經濟大爆發的年代就好。我們會自怨自艾的認為自己身不逢時。

當我們在這三類關係中,出現一昧指責自己或指責他人的情境時,我們就很難改變現狀。

這時候一定也會有人說,自責也是種反省,找出他人的問題,理性分析環境的不同,也是看清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一種能力,為什麼我只是說出問題要被歸類為受害者呢?

受害者與責任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在自我反省的過程中,嘗試改變或避免。也就是無論我們找出的原因是因為自己能立不足,是因為別人心態不正,還是因為還境就只能這樣。我們願意進一步去討論可以去改變或者避免它發生的方法。而不是停在找到問題,然後把問題歸咎於他人,將找到問題包裝成逃避的藉口。

因此,我們想要擺脫這些痛苦或受害者情緒的方法,就是意識到自己在這些問題中,可以負起的責任在哪裡,然後找到相應的改變策略。認真的察覺和面對,才有機會把卡住的東西拿掉,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暢通。

所以,當你意識到自己有問題時,覺得自己不好得時候,不要再覺得自己是一無所有的,起碼你還知道自己有病,所以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嘗試跳出來看看,反觀自我,找出你的責任範圍內,可以改變的方法。

同場加映: 當我們越熟悉自己,就越懂得如何跟身旁的人相處 |Book_不是別人不懂你,而是你不懂得愛自己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