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活動主持/婚禮主持/記者會主持/Podcast主持/專業主持人

千嫚嫚嫚說|EP154. 過去給了你祝福還是詛咒? feat. Book_可是,我就是會在意

擁抱知性靈魂,從閱讀好書開始!今天要介紹的好書為「可是,我就是會在意」

習慣文字的朋友,可往下閱讀。喜歡用聽的朋友,歡迎點以下三圖(任一)進入音頻模式
【歡迎點選下列圖示,收聽完整節目】

 

過去給了你祝福還是詛咒

案例分享,有位三十五歲的男性,小時候就算沒做錯事,爸爸心情不好就會罵他甚至體罰。後來長大他讀了各種心理學的書,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好好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就是因為被爸爸虐待得那一段過去,讓他對人有了各種防備陰影,所以他只要想到自己活得不好都是因為父親的錯,就覺得很生氣。

針對這個個案,作者說明這是一種稱之為『成年兒童』類型的人物狀況,成年兒童常發生在父母酗酒或暴力下成長的人身上。這些人因為要保護自己,所以從小就必須學習察言觀色,但卻又無法要求自我權利,所以長大之後會變得壓抑,在人際上會有種想說的話都說不出口的狀況。

其實個案已經找出問題了,他做了一個很棒的尋找,去探究自己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人際問題產生,但是他停在了這個解答,將自己的情緒和恨意放在這個解答上。並不是了解原因後,去治療和放下。

對於過去我們都容易執著地走不開,可能是不好的過去,也可能是美好過去。但不好的過去就會是詛咒,美好的過去就會是祝福嗎? 不!無論過去是美好或不好,都是看我們有沒有放下這個過去。

當我們停在過去的不美好,現在也會被困住,相同的如果我們停在一昧地懷念過去的美好生活,那美好的過去,對現在的你而言也可能會變成一種壓力。

所以問題出在於,在我們認清過去後,在我們知道原因後,我們有沒有讓自己接受,恩!那就是過去,然後繼續向前跨出步伐,才是重點。只要我們依然怪罪於過去,或停留於過去的美好,那我們的現在就註定不會有任何進步。

 

但,我們要怎麼讓自己脫離過去呢?

作者告訴大家,過去的事實雖然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於過去的看法。 在精神科上,有一種治療方法叫做『內觀療法』,美國的心理學家,在對少年犯罪的孩子們進行心理諮商時,很常使用這種療法。

在與這些青少年諮商的過程中,他們會追朔這些青少年的過去,適時地表達出『你的過去真的很不幸』來讓他知道他們是被理解的。但他們發現,這部分的理解感化對孩子是不夠的。所以他們後來改用了內觀療法。

在與孩子諮商的過程中,他們不再走認同理解的路線,像是,聽到青少年說小時候爸媽都會打他,諮商師會重複孩子的答案回應,爸爸媽媽都會打你嗎? 在傾聽孩子完整的敘述和抒發後,諮商師會試著問青少年,但是,你的過去真的完全都沒有美好的事情嗎? 接著引導這些青少年,要青少年試著跟諮商師分享一些美好的事。

他們發現藉由這個內觀療法,可以讓青少年自己內心裡面對過去增加一些美好的事情,不再被那些負面的回憶給佔據著所有。這個療法並不是說好過去能抹去不好的過去。而是藉由自己對於過去的更多發現和改觀的過程,去發現理解,一直執著在過去不好的部分,其實是不會有幫助的。

 

你擔心的事,九成九都不會發生

我們常會有種,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所以我想先盡可能準備好的心聲,然後開始擔心起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在無意中不斷的膨脹了這份不安。

就像很多常看健康節目的婦女媽媽們,看久了就覺得吃這個不健康,吃那個會罹癌,漸漸的為生活立下許多限制,而忘記回頭看看,那些事情發生的機率,其實並不是想像的高,只是我們危言聳聽的話看多了聽多了,就開始被影響了。

我們自己想的機率,和真正事情會發生的機會,很常大有不同,這時候不妨利用方便的網路,去查查相關的事實數據,或許有機會減輕不安的程度。

但如果我的不安,並不是什麼科學機率可以有所根據的事,那我可以怎麼趕走內心的不安感呢?

我非常喜歡作者的坦承,他粗體黑字的說:想讓不安完全消失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直接了當的告訴自己,再想下去是沒有用的!

為不安做出停損,尤其當我們發現,那些事情是我們無法解決的事,或者那些事情的主導權在於他人,像是…我們腦中猜想的是他人的心情,當我們發現我們想的事情,其實掌控權都不在我們手上時,更要及時地提醒自己,再想下去是沒有用的!別為了這些不安,而阻擋或左右了我們的決定或行動。

生活有時候真的還是需要自我說服,就像千嫚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還沒發生的事情,別擔心。

 

同場加映:不拘泥小事,才不會壞了真正重要的大事? feat. Book_可是,我就是會在意

歡迎至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cloudGoogle Podcast(搜尋千嫚嫚嫚說)收聽完整節目, 喜歡的朋友也歡迎幫千嫚訂閱分享,並到Apple podcast、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讓更多人認識千嫚嫚嫚說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