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嫚,嫚嫚說|Podcast

千嫚嫚嫚說|EP61.【千嫚說書#6|聆聽寂靜】在噪音時代裡,向內覓得真正的慰藉

擁抱知性靈魂,從閱讀好書開始!歡迎來到千嫚說書的第六集,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書籍為「聆聽寂靜」。

習慣文字的朋友,可往下閱讀。喜歡用聽的朋友,歡迎點以下三圖(任一)進入音頻模式。

作者介紹:

厄凌‧卡格(Erling Kagge)1963年生,是挪威探險家、作家、出版人,也是登山家、律師、藝術收藏家、勞力士錶代言人、三個青春期女兒的老爸。他是獨自徒步穿越南極的第一人,也是抵達「三極」(南極、北極、聖母峰)的第一人。至今出版過六本書,題材涵蓋探險、哲學、藝術收藏。2010年,他和另一位探險家史帝夫‧鄧肯(Steve Duncan),花了整整五天五夜,深入紐約的地下鐵及下水道冒險。《紐約時報》稱讚他「是探險家,也是個充滿探險精神的哲學家」。

這本書,作者從三個問題出發,分別是:外在的寂靜、內在的寂靜,和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打造的寂靜。在這三個關於寂靜的核心問題中,展開了三十三則探索紀錄。今天千嫚從中挑選出三則內容與大家分享。

一種震耳欲聾的靜

南極是我去過最寂靜的地方,我獨自一人走向南極,在那說片千篇一律、一望無際的遼闊大陸上,除了我發出的聲音,沒有其他人類的聲音。獨自踏雪前行,我感覺得到也聽得到寂靜。

在家時,總有車子經過、電話鈴聲、手機逼逼叫或嗡嗡震動,又或者是有人在說話、竊竊私語或大吼大叫,要把如此多聲音聽進去,噪音聽進去很難。但在這裡不同,自然透過寂靜在跟我對話,越是安靜,我聽得到越多。

每當我停下來休息,如果風剛好停了,周圍就會有一種震耳欲聾的靜,風靜止時,連雪也看似寂靜無聲,我越來越留意我置生的世界,我既不無聊,也不覺得受到打擾,我跟我的意念思緒單獨在一起,未來不再重要,過去也無足輕重。我只存在於生命的此時此刻,哲學家海德格說:一旦你投身世界,世界就消失了。正是這種感覺。

我成了周圍環境的延伸,無人可訴說,於是我開始跟自然對話,思緒越過平原,向山的那頭放送,其他意念又傳送回來。我走到哪兒,寂靜就跟的到哪兒。與世隔絕,天地為我獨有,我不得不進一步思索原本就在腦中的意念和感受。這才是更大的考驗。

接近一種概念,一種想法

我在學校裡學過聲波,我們都知道聲波是實體的存在,可以用分貝加以測量,不過,用數字測量聲音,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寂靜更接近一種概念一種想法。外在的寂靜或許豐盛美好,但內在的寂靜更有意思。每一個人都應該創造這樣的寂靜,我想要的寂靜不假外求,就在方寸之間。

我曾經問過一個世界級的足球選手,人在球場上,置身於萬頭攢動的運動場中,當他把球咻地射進球門的那一剎那,他體驗到的是什麼樣的聲音? 他的回答是:踢進球的當下,他一點聲音也聽不到,儘管周圍的聲音快速飆高。緊接著他說,他是第一個知道自己射門得分的人,但球場對他來說仍然一片寂靜。第二個知道球射進門的是他的隊友,他看到隊友高聲歡呼,接著球迷也看見了,全場大聲歡呼,整個過程只有一兩秒。但那一刻是沒有任何聲音的。即使,現實中球場從頭到尾都處於高分貝的噪音中。

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夠發覺內在的寂靜,它一直都在,即使噪音不絕於耳時也是。

把世界關在外面

寂靜的體驗本身就是目的,我喜歡這個概念。我去問了特斯拉電動車的執行長馬斯克,對於寂靜的看法。他第一個反應是哈哈大笑,但思索片刻後,他說:他會在內在寂靜中駐足,也常把世界關在門外,以便開展自己的思緒。這是從小到大的習慣,成長期間的他,在校內校外都常挨揍,因為朋友很少,便有很多時間自我探索。

談到他尚未成真的構想,他顯然不會聽顧問或其他專家的建議。對他來說,革新汽車、能源和航太工業都不夠,他還要徹底翻轉原來的規則。這是一場持續不斷的變革,除非他無法再把自己關進內在世界裡,開始隨波逐流,才有停止的一天。

馬斯克特別擅長利用所謂的『第一原理』,他發覺事務底層的基本原理,再以此為基礎加以推論。 與一般人會傾聽他人對可行辦法的意見後,再延伸往上發展有所不同。馬斯克凡兒跟世界拉開距離,跟一般人選擇的途徑背道而馳。

就像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一直以來相信太空梭只能用一次,這個公認的事實一直被大家相信著且屹立不搖。直到馬斯克提出質疑為止。他告訴NASA的科學家,沒有道理不去建造一種可以多次發射到外太空、最後抵達火星的太空梭。這樣一來,成本得以降低,安全性也會提高。

生活忙得不可開交,我常覺得很難把世界關在門外,於是我問馬克約可薩,他是馬斯克太空計畫背後的主腦之一,我問他:有沒有空擋能停下來,構想革新火箭產業的新概念。他回答:「平常一天最多要開八小時的會議,上網回覆幾個小時的信,所有東西都攪和在一起。唯一把世界觀在外面的時間,只剩我運動、淋浴或蹲馬桶的時候,新構想就在這時候浮現。」隨後作者也在書中,分享了他在自己身上也出現過的第一原理。

什麼是第一原理? 『第一原理』指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回到最基礎的原點去思考推敲問題,避免依賴既有的規則,甚至對既定的規則提出質疑和挑戰,藉此去探索創造發現其他問題與可能。

大家有過這種『第一原理』的時刻嗎? 也許不是像書中舉例的名人,思考著那些如此偉大的事情,但在生活瞬間,我們一定都曾有過這種領悟到第一原理的時刻,好點子總在出其不意中浮現的感受,差別只在於我們有沒有好好抓住這個第一原理,去做進一步的驗證和實現。

同場加映:千嫚說書|關於人生我確實知道…

【贈書活動預告】千嫚在2020年的3月、6月、9月、12月會舉辦抽書活動,千嫚會選擇一本說書系列中有分享過的書籍送給大家,活動會在IG上進行,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追蹤千嫚的IG『知性生活家|劉千嫚』,3月時會跟大家一起進行第一季的抽書活動。

歡迎到iTunesSpotifySoundcloudGoogle Podcast(搜尋千嫚嫚嫚說)收聽完整節目, 喜歡的朋友也歡迎幫千嫚訂閱分享,並到 iTunes Store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讓更多人認識千嫚嫚嫚說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