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嫚,嫚嫚說|Podcast

千嫚嫚嫚說|EP91.【千嫚說書#16|就是走路】發現之旅不是你某天開始做的事,而是你漸漸不再做的事

就是走路

擁抱知性靈魂,從閱讀好書開始!歡迎來到千嫚說書的第16集,今天要介紹的好書為「就是走路」

習慣文字的朋友,可往下閱讀。喜歡用聽的朋友,歡迎點以下三圖(任一)進入音頻模式。
【歡迎點選下列圖示,收聽完整節目】

 

作者介紹:

厄凌‧卡格(Erling Kagge)一九六三年生,是挪威探險家、作家、出版人,也是登山家、律師、藝術收藏家、勞力士錶代言人、三個青春期女兒的老爸。他是獨自徒步穿越南極的第一人,也是抵達「三極」(南極、北極、珠穆朗瑪峰)的第一人。至今出版過的書,題材涵蓋探險、哲學、藝術收藏。二○一○年,他和另一位探險家史帝夫‧鄧肯(Steve Duncan),花了整整五天五夜,深入紐約的地下鐵及下水道冒險。《紐約時報》稱讚他「是探險家,也是個充滿探險精神的哲學家」。

這本書以走路為核心,寫下了作者在走路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連結著他在生活中、報章雜誌中看過的關於走路的感觸內容,記錄了他從走路這件事情得到的領悟。 其實走路對人們而言是一個非常普通日常的行為,但對作者而言,走路引導他提出縈繞心中的疑問:我們為什麼走路?從哪裡走來?又要走向哪裡? 作者藉由這本書,邀請大家與他一同探索這些問題。

 

孩子的腳_發現之旅不是你某天開始做的事,而是你漸漸不再做的事

有一天我的曾祖母再也走不動了,她就在那天死去,身體雖然持續活動一小段時間,但人工膝蓋已經磨損到不堪使用,也承受不住她的重量了。她從無法下床的那一刻起,肌肉就越來越無力,消化系統也日漸退化,肺部吸進的氧氣越來越少,最後他只能躺在床上,奮力呼吸。

那段日子,我的兩個小孩都還小,最小的索薇才十三個月大,當曾祖母整個人慢慢縮成像嬰兒臥床不起時,索薇學走路學得正起勁,他把手臂高舉過頭,小手緊抓著我的手,搖搖晃晃地在客廳走來走去,每次他放開手,嘗試自己走幾步的時候,就會發現路面中,上跟下、高和低的差別,要是不小心跌倒了,額頭撞到了桌角,她就會學到有些東西是硬的,有些東西是軟的。學會走路,可能是我們一生中最危險的事。

走路時,他個性中的一部份彷彿變得更鮮明,比方脾氣、好奇心還有意志力。觀察孩子學走路,你會覺得探索、進而掌握未知,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一步一步去探所並克服未知,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

發現之旅不是你某天開始做的事,而是你漸漸不再做的事

首篇文章中作者用臥病在床、無法下床走路的曾祖母為開頭,以曾祖母縮捲在床像個嬰兒為轉折,對比著剛學會走路的女兒,道出走路事件多麼有力量的事,點出走路的可貴。生命就像一段漫長的步行,我們邊走邊認識這個世界。這個過程就是作者的發現之旅,從我們的小腳丫接觸地面的這刻起,我們就不斷地開始不同的發現,發現路面的凹凸不平、發現路程的高低起伏,直到我們漸漸做不了,漸漸不再做這件事了。

 

步伐反應生命_步伐只要跟平常稍微不同,就能讓週遭人知道你今天過得好不好

走路的方式也反映了內心的感受。斯旺西大學的羅里威爾森教授,曾對人類和蟑螂的動作做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他在人和蟑螂身上裝上測量儀器,記錄他們在三度空間裡的動作模式,想藉由測驗證明,兩種生物的動作會隨著心情產生一致的變化。

根據這樣研究,人類在看完電影後,動作會因為電影是悲傷還是開心而有所不同。其實,這情況很顯而易見,每當我覺得精神飽滿或心情愉快時,身體就會挺直,腳步也會更輕快。相反的當我疲累或無精打采的時候,我走路就容易彎腰駝背,腳步沈重。

走路的步伐,不僅反映生命情緒,也反映出了你的社會印記,警察文青和街友,這三種人在奧陸斯的街道上很常見。警察的工作是維持秩序,一板一眼的身體動作反映出他們的權威。文青的步伐總是從容自在。而第三種人街友,他們每天都得面臨拮据生活帶來的屈辱,社會地位已內化在他們的步伐裡。 法國社會學家馬歇牟斯曾說:『我們的一切,彷彿有人在幕後指揮。』

我們常說這個人走路有風,有時候光從走路,我們就能感受得到這個人身份地位很不一樣,作者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觀察走路與人的連結,有些連結很平凡,平凡到我們不會特地拿出來當話題聊,不過這些平凡其實都傳遞著許多訊息,就像每個人走路的步伐,其實都反映了他當下的情緒感受、內在情境和我們一路以來背負的社會印記。(走路的方式騙不了人)

 

過去和未來變得不再重要_短短一瞬間,你可以忘記自身以外的世界

有六年的時間,我只去長途的健行。去了北極、南極、聖母峰。從山腳下沿著山壁走。從二十五歲開始一直走到三十一歲,那六年間,我學會從小事物獲取快樂。

走路,就是享受簡單的快樂。路途漫長,輕便上路就越重要,想當然耳。即使只是週日去健行,我也習慣只帶基本必需品就上路。包括一個熱水瓶、一些食物和一件額外的毛衣。過了好幾年我才發現,一小塊巧克力比一整條更美味。

把生活所需的東西都背在身上,總是給我一種美好的感覺,一種自由的味道。 這種時候我可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隔天早上沒有八點的會議,也不用去採買晚餐食材。長途跋涉中,我唯一會想念的就是肌膚接觸,被擁抱或旁邊躺著一個人的感覺。

長途健行的期間,可以把許多日常的習慣拋在腦後。考慮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在你必須和你想要帶的東西取捨。大多數人都低估了,自己只靠一條睡袋、一件保暖衣物、一只小鍋子、一個爐子、幾根火材和足夠的食物能存活下去的時間。

在五十四年的歲月中,我體驗過最大的快樂,有時就只是凍僵之後,全身暖活起來的感覺。咬緊不放的寒冷鬆開魔掌,是我所知最美好的感覺。我曾在客廳的壁爐前舒服地啜飲香檳,但什麼都比不上在冰天雪地裡,喝上一杯閃耀光芒的香甜熱酒。

不知道沿途會遇到什麼,是走路的一大魅力,你的思緒變得更集中,想找到你的人都不知道去哪裡找你,你不再透過別人活著,短短一瞬間,你可以忘記自身以外的世界。走路時,過去和未來變得不再重要。

 

在閱讀這篇文章時,讓千嫚想起電影型男飛行日記中的背包理論,電影中主角問:如果你有一個背包,你想放進什麼東西?接著你揹起背包走路,想像著背包的肩帶勒住你臂膀的感覺。最後…假設現在背包要燒掉了,你只能從背包裡搶救一樣東西,你會拿出什麼?

作者提出的考慮自己真正需要什麼,與電影裡的背包理論,和現在大家常提到的極簡生活、斷捨離的課題,其實都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道理。這是我們生活中很值得去思考、去學習的課題,考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不只是在實質的物品上,在職涯的選擇、在人生的追求、在人際的經營上都是如此。

同場加映:聆聽寂靜,在噪音時代裡向內尋覓真正的慰藉

【贈書活動預告】千嫚在2020年的3月、6月、9月、12月會舉辦抽書活動,千嫚會選擇一本說書系列中有分享過的書籍送給大家,活動會在IG上進行,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追蹤千嫚的IG『知性生活家|劉千嫚』。

歡迎到iTunesSpotifySoundcloudGoogle Podcast(搜尋千嫚嫚嫚說)收聽完整節目, 喜歡的朋友也歡迎幫千嫚訂閱分享,並到 iTunes Store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讓更多人認識千嫚嫚嫚說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