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嫚,嫚嫚說|Podcast

千嫚嫚嫚說|Book_不是別人不懂你,而是你不懂得愛自己|Podcast中文

不是別人不懂你,而是你不懂得愛自己
習慣文字的朋友,可往下閱讀。想用耳朵輕鬆聽的朋友,歡迎到以下平台免費訂閱收聽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KKBOX | Google Podcast 

如何釐清你是不是真的想要改變

一個人願意犧牲及付出的程度,顯示著他想改變的意圖有多強烈。

就像我們常聽到很多人說想要改變,卻又遲遲找不到方法、不知道該如何行動,其實他並不是真的要改變,他只是對於現況不滿,又無法下定決定,因而不斷在相同模式裡循環,把「不知道怎麼做」包裝成了「還沒有決心改變」的藉口。

所謂的改變,會經歷一段混亂的心理鬥爭,舊的經驗與新的思維不斷衝突,成為自己新的價值體系。

 

今天想跟大家來聊聊「如何釐清你是不是真的想要改變」

我們口口聲聲說想改變,想實現新的目標,但是卻沒有決心去付出行動。

我們覺得自己很迷惘很痛苦,但因為這痛苦是目前可以承受的範圍,跟改變要付出的東西相比,改變所要面臨的不安全感更令人陌生,比起陌生,現狀的痛苦似乎更為熟悉安全。所以有時我們說的想改變、想實現,只是想宣洩我們對於現況的不滿,並不是我們真的想改變。

那怎麼樣才是真的想改變呢?

所謂的改變,就是打破結構原來的模式,然後重新建構新的模式。一個人願意犧牲及付出的程度,顯示著他想改變的意圖有多強烈。

人都是根據經驗在自動化反應的,很多時候我們會被道理點通,但更多時候我們會發現,道理並不足以直接改變我們習慣的思維與行動,因為我們仍會被過去經驗所累積的潛意識拉回原來的樣子。

因此,所有的改變最後都是以思維和行動的方式體現,以我們面對世界的態度呈現出來。

更精確的說,就是我們把習得的道理內化,並把它活到我們的生命裡。

 

心理學家凱爾提出價值內化的三個階段:順從、認同、內化

【順從】當大家都說你有問題,你也意識到自己或許有些問題,為了不讓自己顯得有問題,我們就順從這些道理而生活。 像是人應該要孝順長輩聽從長輩的話、應該要努力工作、應該要勤奮學習。但我們心裡是否想這麼做?那就不一定了。只是我們會順從的把社會給予的資訊,輸入潛意識裡,表現出社會要的樣子。

 

【認同】我們看到某個道理,從邏輯上而言認同了它,並決心去實踐,但潛意識裡的經驗系統並不認同,所以我們在執行的時候會遇到很多挑戰,這些挑戰與我們過去的經驗體系是衝突的。我們本能的選擇聽從過去經驗體系的自動化指揮,但邏輯上認同的道理又會反過來指責這些自動化的指揮,因此認同到內化的過程,會讓大腦經歷一段混亂的排斥時期。

 

【內化】我們必須經歷這段混亂,才能真的抵達內化階段。讓我們整個人從內到外的,從潛意識到行為表現都認同這個道理,完成價值觀的徹底換血。

 

但大多時候,我們會看到很多人都停留在第二階段,成為「懂得一堆道理,但實際卻沒有一點改變」的人。有時候在改變的過程,我們會因為「認同」而對自己進行「強制治療」,在強制治療的過程中,我們會有一小段時間感覺非常良好,覺得自己完全依照新學習的模式在行事,但是當我們沒有力氣再強制治療下去後,又會回到原點。

所以改變的關鍵重點,在於從認同到內化,在這個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複雜的心理鬥爭,嘗試整合這些衝突,把舊的經驗與新的思維整合,反芻成為自己心的價值體系。

這個新的價值思維,會讓我們感到一絲曙光,感覺到自己與過去的自己不同了,可以用新的視野去看待周圍,去重新生活。

 

改變就像是螺旋向上的過程

我們接受到新的刺激,以為自己向上的十步,但是舊有的經驗又會把我們拉回去倒退九步,於是我們會跑出這樣的心聲:「好像沒什麼用,又回去了原來的樣子」。

但其實改變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點一滴累積、淺移默化中前進的。跟舊的你相比,新的你仍是向前一步的。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持續去接受刺激、消化混亂、整合內化。當我們自動化的反應少一些,改變就可以多一些。成長和改變,就是從自動化反應到有意識選擇的過程。

同場加映: 當我們越熟悉自己,就越懂得如何跟身旁的人相處 |Book_不是別人不懂你,而是你不懂得愛自己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