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文字的朋友,可往下閱讀。喜歡用聽的朋友,歡迎點以下三圖(任一)進入音頻模式
擁抱知性靈魂,從閱讀好書開始!今天要介紹的好書為「自卑與超越」
【歡迎點選下列圖示,收聽完整節目】
作者生平經歷
阿爾佛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心理學領域中,相當重要的一位先驅,有著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的別稱。也是個體心理學派的創始人。他對心理學的觀點研究其實跟他本身的成長背景也有許多的關聯,所以今天在認識個體心理學的思想前,一定要先認識這位心理學先驅的成長故事。
阿德勒,奧地利的心理學家,出生於中產階級,家中總共有六個兄弟姊妹,他是排行老二的孩子,從小患有佝僂症,所以他在四歲以前是無法走路的。
什麼是佝僂症?這是一種因為遺傳性或者缺乏鈣質或維生素D所引發的一種疾病,常發生在營養不足的貧窮地區,那鈣質跟骨質的發展有關係,所以佝僂症的症狀,就是小孩骨骼會產生彎曲變形的異常症狀,外觀上看來可能會異常駝背、胸骨和肋骨交接的部分特別突出的外觀,或者手腳關節腫脹變形,無法正常走路、站不住。
除此之外,他在四歲時曾罹患肺炎,當時的他曾躺在病床上,聽醫生對爸爸說:你將失去這個孩子。
這些不幸的自身經歷,讓他童年開始就對自己的軟弱無力感到憤怒,也對死亡的議題更加敏感,因此,他從小便立志長大後要當一位醫生,抵禦死亡的威脅和恐懼。
因為從小家中排行老大的哥哥各方表現都相當傑出,這也讓患有佝僂症,從小體格發展格外弱小的他,產生了深深的自卑感。但在成長的路上因為爸爸不斷的鼓勵,加上自己認真的勤奮學習,所以原本平平的成績,慢慢進步成為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
這些童年經歷,也都跟他後來提出的心理學觀點,克服自卑感和追求優越是人格發展的動力有密切關聯。 之後他順利取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一開始行醫時,是擔任眼科醫生,但後來很快就轉為一名全科醫生,並且成立自己的診所。
他成立診所的地方,是一處有遊樂園和馬戲團的地方,因此他的病患當中,也常接觸到馬戲團裡的人士,馬戲團的表演者常常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生理特徵或者是某些先天缺陷,這也使得阿德勒對於器官缺陷和心理補償這兩層面,有了不同的見解。
後來,他又從事了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的研究,在阿德勒的從醫理念裡,看待病人不只是只看他的病例,他也在病例後探索病患的人格、心理與身體的全盤狀況。也因此他贏得了許多病人的信賴。
阿德勒與佛洛依德
提到阿德勒的生平故事,一定不能不知道他與另一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的故事。佛洛依德是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有本相當有名的著作叫『夢的解析』,當時維也納的某報社,發表了一篇文章抨擊這本作集,但阿德勒覺得這本書不像報社說的那樣,是本非常有價值的書。於是他寫信給報社,公開聲援佛洛伊德。 佛洛伊德對阿德勒的主動聲援,深感謝意。於是開始邀請他參與自己招開的精神分析協會。
後來佛洛伊德也推薦阿德勒擔任協會的第一任會長,兩人成為了同事,度過了十年的合作時光。但後來阿德勒在心理學上,漸漸得發展出了自己的觀點和中心思想,發現兩人在心理學上所提倡的核心理論出現了許多不同的分歧。
最後在1911年,阿德勒發表了三篇文章,闡述他反對佛洛伊德所提倡的『性本能』的觀點,並且強調了自己所提出的社會因素的作用觀點。這樣的觀點差異和公開反對挑戰,讓阿德勒與佛洛伊德的合作關係正式決裂。隨後他退出協會,率領一群支持者,另外成立了『個體心理學學會』,去研究發展和實踐個體心理學的思想。
其實在現在的心理學界,阿德勒和佛洛伊德的觀點都各有其重要的價值存在,也都備受後代景仰,兩個學派有著許多衝突的差異性,剛剛提到著最起初的觀點差異『性本能』和『社會因素』是指,佛洛伊德的『性本能』是強調人類的行為是被無意識的、最原始的衝動和本能慾望所驅動,人隨著不同時期的發展階段,會有特定的慾望,而人格的形成就是這些慾力發展所造成的。
阿德勒的『社會因素』是指,佛洛伊德忽視了有關人生意義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理想對人生會產生的作用。他認為人類天生就存在著自卑感,這份自卑是個體行為產生與發展最原始的決定力量,個體會在自卑感的推動下,去試圖彌補不足、尋求優越,產生行為動力,進而他展出不同的人格。
回到阿德勒的生平故事,阿德勒在成立了個體心理學派後,就開始發展研究更多新的思想,也致力將這些學術上的思想轉向實際應用的層面,希望透過更多的實戰來發展個體心理學。所以他開始建立兒童指導診所,同時對教師和家長進行培訓,並且到多國演講,希望讓更得人了解『個體心理學』,幫助人們正確地面對自卑和缺陷,成功追求職業生涯,融入社會並且理解生活。
同場加映: 每個人的生命風格,在人生的前五年就奠定了基礎方向 feat. Book_自卑與超越
歡迎至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cloud、Google Podcast(搜尋千嫚嫚嫚說)收聽完整節目, 喜歡的朋友也歡迎幫千嫚訂閱分享,並到Apple podcast、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讓更多人認識千嫚嫚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