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嫚,嫚嫚說|Podcast

千嫚嫚嫚說|EP151. 不拘泥那些小事,才不會壞了真正重要的大事! feat. Book_可是,我就是會在意

可是我還是會在意

擁抱知性靈魂,從閱讀好書開始!歡迎來到千嫚說書的第31集,今天要介紹的好書為「可是,我就是會在意」

習慣文字的朋友,可往下閱讀。喜歡用聽的朋友,歡迎點以下三圖(任一)進入音頻模式
【歡迎點選下列圖示,收聽完整節目】

本書的主軸,以『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兩大概念延伸。

什麼是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就是大家對自己的認識和自覺,包括自己的狀態、思維、意志或其他心理上的認識,作者點出,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過度關注自己行為舉止得現象,其實就是自我意識過剩在作祟。

雖然自我意識過剩並不是正式的心理學術語,但是它在許多狀況下都可以被使用,當你察覺到自己的很多煩惱,其實都是來自於自我意識過剩時,那麼你的心情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緩解。所以書中有藉由一些民眾的案例小故事,來拆解他們的煩惱來源。

 

什麼是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這部分我覺得會很有趣,大家可以先問問自己,自己會怎麼解釋什麼是『自我評價』,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對自我評價的解讀,會是很個人的,簡單直白的說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分數。

但作者說明,自我評價的定義,存在著比較值,也就是外界看你的評價,和自己對自己的評價相比。

當大家覺得你其實還好!但你覺得自己超棒的,這時候你就是自我評價過高的人。相對的,當大家覺得你真的很棒,你也覺得自己超棒的,你就是自我評價非常準確剛好的人,再來第三種可能,就是當大家覺得你很棒,但你覺得自己超弱時,你就是自我評價過低的人。

所以自我評價,不單單是指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而是與外界環境相比之下,所產生的結果。也因此自我評價過高的人,就會容易讓大家覺得她過於自負,自我評價過低的人,大家就會覺得他到底在沒信心什麼。大家對自我評價所展露出的表現,也會造成相關的人際問題。這是作者以專業的精神科醫師角度,跟大家分享的『自我評價』的定義。

其實作者寫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試著介紹自我意識過剩會遇到的狀況,然後說明這些狀況背後的心理結構,希望大家可以更了自己在想什麼,藉此巧妙地去處理遇到得狀況,更輕鬆一點的生活。

那接下來就要跟大家分享千嫚在書中特別有感觸的精華觀點。

 

在小的事,想太多都變成『大事』

舉個大家青春期都有過的經驗,就是當我們自己很在意臉上長了一顆大痘痘時,覺得大家跟我講話一定會注意我這顆大痘痘時,這顆痘痘就會變你心中掛念的大事。讓我們跟別人講話時顯得不安、有點分心,腦海不斷浮現,他是不是正在看我的痘痘,但其實,對方根本沒有覺得怎樣。

當我們開始太在意一些小事的時候,我們就會容易沒有心力去關心,我們應該要更重視的事。

就像是當我們在看魔術師表演時,我們會被他帶領,專注在某樣東西上,然後自然而言的看不到他的真實手法。所以當我們過度執著於枝微末節,就容易察覺不到更重要的事物。

也許大家也有遇過這個生活情境,就是當我們臨時要出席某個重要的社交場合,但卻找不到自己最滿意的衣服,於是我們穿著自己沒有完全滿意的服裝出席,腦海想著這樣我會不會跟這環境格格不入、這樣我會不會被大家覺得我很low等等得雜訊,但我們卻忽略了,來這場合背後最重要的目的。

我想穿上滿意的衣服,就是希望讓大家對我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但我卻擔心著自己已經成定局的東西,而顯得扭扭捏捏,膽怯疑心,無法大方地去跟大家交流互動,我反而因為這件小事,忽略了我出席這個場合的目的。

所以這時候,作者建議大家,適時的把自己拉回來,提醒自己,專心地想著你的目的是什麼,為了更靠近這個目的,你現在能做些什麼? 不要再去拘泥這些小事,才是對你而言真正重要的大事。

 

憂鬱症的三大妄想

憂鬱症相較於過往,在現在這個世代已經更被人們所認識,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作者,也在書中介紹了「憂鬱症的三大妄想」,我覺得這部分也很值得分享給大家,讓大家更認識憂鬱症的一些學術資訊。

這項學術資訊,是由德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kurt schneider所發現的研究成果,憂鬱症的三大妄想是指『疾病妄想』、『貧困妄想』和『罪業妄想』。

疾病妄想,就是自己根本沒生病,但當身體出現一些小症狀時,他就容易覺得自己就是生了大病。

貧困妄想,就是指他會莫名覺得自己就是會越來越貧窮的狀況,讓自己生活在隨時都可能沒錢的不安全感裡。

最後一個罪業妄想,就是指憂鬱症者容易將事情放大怪罪於自己,像是『我就是只會給大家添麻煩的人,對社會一點用處都沒有的負擔而已,所以我存在根本一點價值都沒有。』這就是罪業妄想。

 

作者跟大家介紹妄想,並不是要討論憂鬱症,只是希望大家能認識『妄想的真面目』,就是當我們一旦過度的覺得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主角時,就無法再聽進旁人說的話了,雖然人類本身都是以自己為主的生物,但是當我們讓自己一直被某些事物絆住時,我們就再也聽不見旁人的聲音,無法接納,覺得自己就是悲劇裡的主角。那些美好人生根本與自己沾不上邊,那些正能量聽起來很虛偽。

當你發現自己開始不斷出現這些想法時,且這些想法越來越具體深刻時,那你有可能,就是太活在自己的思想裡了,試著停止這些鑽牛角尖,打開耳朵聽聽其他聲音。

同場加映:過去給了你祝福還是詛咒? feat. Book_可是,我就是會在意

歡迎至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cloudGoogle Podcast(搜尋千嫚嫚嫚說)收聽完整節目, 喜歡的朋友也歡迎幫千嫚訂閱分享,並到Apple podcast、上為節目打星評分留言,讓更多人認識千嫚嫚嫚說 :)

發表留言